国产一级高清大片,国产精品不产二区三区,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剌激视频,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中國寧波網(wǎng)首頁

搜索 郵箱 網(wǎng)站地圖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寧波網(wǎng) >> 理論 >> 茶座

梁發(fā)芾:“聞謗而怒”阻塞言路

http://m.arxfggy.cn    中國寧波網(wǎng)2024-09-06 09:44:28稿源:寧波日報

  梁發(fā)芾

  毛碩為曹州刺史,有書生投書于碩,辭涉謗訕,僚屬皆不能堪。碩延之上坐,謝曰:“使碩常聞斯言,庶乎寡過。”士論以此嘉之。夫古帝王設謗木,使庶人謗于路,商旅謗于市,無非欲聞謗以知政事之失,而日遷于善也。居州縣之職,事叢于猬,安得無錯!正宜風聽臚言,以自改滌,若聞謗而怒,其亦謬于圣賢之道矣!

  這是清代袁守定《圖民錄》記載的一則故事。“謗”,是批評的意思;臚言,即傳言,流言,群體之言。這段的大意是,金朝時期的毛碩任曹州刺史時,有書生寫信辱罵他,毛碩手下都無法忍受。毛碩卻請他上座,感謝他說:“如我經(jīng)常聽你的話,就可少犯錯誤。”當時人聽說后都夸獎毛碩。古代帝王設立謗木,允許庶人和商人在道路和集市隨時隨地議論和批評時政,無非是想由此了解政事的得失,不斷提高治理水平,走向善治。州縣官每天遇到的事情像聚集的刺猬毛一樣多,哪里能夠保證不出現(xiàn)錯誤。這種情況下,正應該廣泛聽取各種議論,改正自新。如果聽到議論尤其是批評的話就勃然大怒,這也與圣賢之道相違背。

  古代中國,理論上是非常重視聽取民間百姓意見建議的,而且也有一些有意義的措施。比如周代設有采詩官,每年春天,采詩官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作者姓名的民間作品,就形成古代詩歌總集《詩經(jīng)》的《國風》,是《詩經(jīng)》的多數(shù)部分,也是最有價值的部分。另外,據(jù)說舜的時代就設立誹謗木,要求人們把意見刻寫在上面。而所謂誹謗木,就是后來的華表。紙張出現(xiàn)后,人們也可以把意見貼在華表上。

  有效治理的必要前提,是掌握和了解足夠的信息。老百姓作為治理的對象,對于治理的內(nèi)容、治理的方式、治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當然會有切身感受。如果治理者能夠隨時感知和了解這些感受,掌握他們表達的意見,隨時調(diào)適治理方式,獲得老百姓更大的配合和支持,就會取得更好的實效。所以,好的治理必然是雙向的不斷的信息交流過程,在治理者和被治理者的互動中不斷調(diào)適的過程。

  相反,如果治理過程中信息閉塞,官員不愿意或不能夠了解百姓的感受和看法,那么,就只能是單向的命令服從模式。當出現(xiàn)不適應現(xiàn)實或不利于百姓的情況后,因為信息的缺失而無法及時調(diào)整,最終小問題就會積累成大麻煩。

  老百姓表達感受或意見,不可能全都中規(guī)中矩或符合程式禮儀,有些是情緒化的,有些用詞也不文雅,有些甚至可能有謾罵指責。但無論如何,官員可以從這些表達中了解到老百姓的感受和想法,測試治理的效果,做出調(diào)整和改革。所以,即使有些老百姓表達的方式是激烈的甚至粗暴的,官員也要認真聽取,要有聞過則喜的雅量,而不是“聞謗而怒”。正如毛碩所說,能夠聽到批評的聲音,才可以修正錯誤,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一聽到老百姓的不滿甚至批評,就勃然大怒,甚至采取措施壓制,那就必然導致信息的隔絕和淤塞,想提高治理效能,自然是不可能的。

編輯: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jīng)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xiàn)了實質(zhì)性一...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yè)...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