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里堵?如何治?首批63個堵點,在2024年10月31日,以治理任務清單的形式向成都市民公布,治堵的決心、態(tài)度、力度由此可見。
轉眼,治堵已滿兩月。兩個月的時間里,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采訪相關部門,對話市民群眾,探訪治堵一線,回訪治堵成效。記者觀察到,市民感受到,變化正在發(fā)生。
路口在變,以金周路路口為代表的一大批路口,之前動輒堵上十幾分鐘,現(xiàn)在一兩分鐘就能通過;
站臺在變,有的公交站臺“一分為二”,有的公交站臺改為港灣式,為市民“騰”出一條條車道;
紅綠燈在變,162個路口完成配時調整,AI賦能劍南大道盛邦街出口,讓信號燈“知堵”“治堵”;
施工路段在變,無論是地鐵施工還是道路改造,不斷撤圍、退圍,還道于民的同時緩解擁堵;
……
這一系列變化串聯(lián)起來,背后是治堵工作呈現(xiàn)出從“單一”到“開門”,從“分散”到“協(xié)同”,從“粗放”到“精細”的理念之變、機制之變、手段之變。
理念之變
開門問策“集眾智”,汲取群眾智慧
“我經常被堵在錦江區(qū)順江路與龍舟路路口,建議調整這里的紅綠燈時間分配。”在市交管局聯(lián)合媒體開設的“金點子”專欄,網約車司機姚明強寫下了自己的意見。
“蘇坡西路與四威南路交叉口能不能打開,同時建議增加斑馬線,讓過街更安全。”當交警四分局到社區(qū)問需時,社區(qū)群眾李晨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地鐵13號線萬壽橋站圍擋影響交通,能不能盡快撤了,讓我們的出行將更方便順暢。”住建部門在現(xiàn)場走訪時,群眾面對面提出了他們關心的退圍、撤圍問題。
……
怎么治堵?兩個月的時間里,群眾的真實聲音被越來越多地聽到,市民的意見建議被越來越多地采納。
▲交管部門上門問治堵需求
時間回到2024年10月31日,成都市第一批63項堵點治理任務清單公布,市委市政府明確了“科學治堵、高效治堵、開門治堵”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市領導牽頭、多部門協(xié)同的常態(tài)化治堵工作專班,立足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廣泛汲取群眾智慧,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交通出行問題。
▲現(xiàn)場征求群眾意見建議
交通事關民生,緩堵保暢工作,成都一直在行動。這次有何不同?從清單公布到治堵兩月,無不體現(xiàn)出巨大的理念之變,開門治堵,群眾唱主角。
哪里擁堵?每天通勤上下班,路上有哪些堵點,群眾總能第一時間感知;每天穿梭在大小小巷,哪里有“腸梗阻”,群眾總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
如何治堵?不再是職能部門的“一家之言”,而是充分相信、廣泛汲取群眾的智慧,這些智慧來自基層一線,來自親身的經歷與感受,為治理擁堵提供新的解法。
群眾有何回應?兩個月時間,成都市民迸發(fā)出巨大的熱情與能量。在交管部門開展的成都市“開門治堵”金點子征集活動中,截至2024年12月18日24時,已共計有62787人次參與。這還只是一個方面,還有無數(shù)市民通過12345服務熱線、問政平臺、新聞媒體等多個平臺多種渠道,為自己生活的、熱愛的這座城市貢獻治堵“金點子”。
治堵理念之變,群眾把治堵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
機制之變
協(xié)同治理“一股繩”,“新面孔”新舉措
2024年12月下旬的一天,站在雙流區(qū)統(tǒng)力大道與成新蒲快速路口,看著滾滾車流順暢通行,曾經讓無數(shù)司機聞之色變的“老堵點”成了過去式。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處民警陳崢崢感慨地說,“想達到這種效果,僅憑一個部門單干是不可能的。”
要想弄清楚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慨,就必須要了解統(tǒng)力大道與成新蒲快速路口這個“老堵點”。高峰時段平均通行時間15分鐘以上,在平峰時段仍會出現(xiàn)擁堵,此前雖有一些治堵舉措但效果不佳……在成都公布的首批63個堵點之中,這個路口無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塊“硬骨頭”。
▲成新蒲快速路口交通擁堵大幅緩解
如何啃下“硬骨頭”?市公安局交管局、市住建局、雙流區(qū)政府組建專班,專班經多方綜合研判,最終確定通過切除繞城高速收費廣場綠化帶,壓縮車道寬度,將路口西進口輔道增加為3車道,對主輔道之間進行隔離,實現(xiàn)多股車流車輛分道行駛,同步實施路口交通組織精細化調整。合力之下,路口車輛的排隊距離大幅縮短,西進口早高峰車輛行駛速度由6km/h提高至33km/h,擁堵指數(shù)由6.19下降至1.68。
同樣的變化還發(fā)生在成華區(qū)香木林路口,治理前,人車通行秩序混亂、交通事故高發(fā)。市城管委、市公安交管局、市公園城市局、市道橋監(jiān)管中心等聯(lián)合開展治理,15天的時間,讓“堵點”大變身。
無論是統(tǒng)力大道與成新蒲快速路口由堵變通,還是香木林路口由亂到治,無不折射出此次治堵工作的機制之變——從單個部門的單一作戰(zhàn)變成多部門協(xié)同治理。在市級層面,成立由市領導牽頭、多部門協(xié)同的常態(tài)化治堵工作專班,針對一個個具體堵點,更是一聲“吆喝”,多個部門齊上陣。
▲港灣式公交站臺
于是,我們看到,此次治堵,不再是某家單位,某個部門唱獨角戲,更多“新面孔”出現(xiàn)在治堵一線,更多的創(chuàng)新之舉出現(xiàn)在治堵一線。
成都公交集團優(yōu)化公交站臺設置,對170個經停線路超過8條的公交站點進行全面排查;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對多個施工的地鐵站點退圍撤圍,還道于民;市住建局、成都城投集團對常年擁堵的成龍路道路改造工程撤圍……
多部門協(xié)同治理機制之下,原本分散的“治堵”力量,被擰成了一股繩。
手段之變
精細提能“巧繡花”,治堵時不造堵
回顧治堵兩月,“微”是一個高頻字。
金周路路口實施三臺“微手術”、八一路片區(qū)實行“微循環(huán)”、劍南大道錦城大道路口實行“微治理”……“微”字如此高頻出現(xiàn),并不是巧合,恰恰反映出治堵的手段之變,以繡花功夫精細提能代替“全身大手術”。
劍南大道錦城大道路口很有代表性。劍南大道作為成都高新南區(qū)南北走向的關鍵交通動脈,長期處于道路交通超飽和狀態(tài)。劍南大道與錦城大道的交叉路口作為成都繞城高速進城的第一個路口,交通擁堵問題尤為突出。
▲劍南大道錦城大道交叉口精細提能
“這樣一個大路口,我們先把它打圍,進行長時間的治堵改造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處優(yōu)化科民警顏雪忠說,這樣的方式,在治堵的同時也是在造堵。只能通過精細管理,一點一策,給每個路口的四個方向開出不同的治堵“藥方”。
▲精細治理后的交通組織模式
北口停止線前移10米,增加排行空間;南口前移停止線,“切掉”網狀區(qū);西口增設待行區(qū),提高通行效率;東口取消公交車道,增加左轉車道。
精細提能,施工時間短,多在夜間進行,將對市民的正常出行影響降到最低。精細提能,效果立竿見影,路口的通行時間平均縮短3分鐘。
東門街、東城根中街北段、羊市街、東城根中南南街、商業(yè)后街五條道路交叉路口的擁堵治理,同樣體現(xiàn)著精細。青羊區(qū)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聯(lián)合交警四分局、青羊區(qū)新經濟與科技局、少城街道辦事處、青羊供電中心、成都市蓉城管線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多家管理單位聯(lián)手,通過小微整治,讓出72平方米調整為車行道,寸“土”必爭之下,這個“五叉路口”的擁堵得到有效緩解。
繡花功夫,小微整治,治堵手段之變,讓原本“粗放”的路口變得“精細”,擁堵自然就變得通暢。
首批63個點位只是開始,兩個月的時間不是終點,哪里還堵?哪里還需要治理?開門治堵的成都,將在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中,不斷治理城市擁堵,提升群眾出行品質。
|